找到相关内容159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慈悲的意义与实践

      1. 五度与般若随行  菩萨万行以六度四摄为代表,这是菩萨实行利益众生的重要项目。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、般若,行前五事能得大福德,但应以般若为导。《大智度论》说:“五波罗蜜如盲,般若波罗蜜...观罪不罪众生心无憎爱,是行尸罗无著而得般若,否则取相生著,分别罪不罪的众生而起种种诤竞,对有罪众生起高慢之心,对无罪众生起爱染,则非清净的尸罗波罗蜜,也无法对众生产生清净的慈悲之心。  关于忍辱波罗蜜得...

    陈美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451799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从《金刚经》到现代人生

    中,次第乞已 ” 是忍辱波罗蜜,出家人要一家一家乞食,要对众人平等。 “ 饭食讫,收衣钵 ” 是精进波罗蜜。 “ 敷座而坐 ” 是禅定波罗蜜...rdquo; 这就是佛陀的生活,金刚经》的本地风光就在这里。佛的圆满智慧就是从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。 “ 著衣持钵 ” 就说明佛陀的持戒波罗蜜。 “ 入舍大城乞食 &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5154563.html
  • 喜乐与空无(4)

    密又称为六度,分别是:布施波罗蜜、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、精进波罗蜜、禅定波    罗蜜、智慧波罗蜜等等。  四摄的摄,是摄取之意。例如布施摄,表示施财物等给他人,从而使他人摄受到布施者的爱心,随即  ...的三戒律法,于此特指“别解脱戒”、“摄善法戒”及“饶益有情戒”。  三界众生见我生忿怒  羞辱威胁甚至摄我命  加持忍辱耐心求圆满  疗伤除苦慈悲献众生  这段颂文,是说增长耐心的修行法。即使众生与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4055691.html
  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

    佛法中般若波罗蜜最为上者何用勤苦行余度耶。为遣此疑。示现般若摄持余度。经曰须菩提如来忍辱波罗蜜即非波罗蜜如是等。非波罗蜜者。远离此分别心故。云何无分别。经曰。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支体我于尔时无我想无众生...菩提之异名也。已说般若摄持忍辱。摄持余度其相云何经曰。是故佛说菩萨心不住色布施。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。三施摄六如前说故。五波罗蜜离于施物施者受者。三种分别。即是般若波罗蜜相故。持余度其义得成。如说五波罗蜜...

    德施菩萨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50857594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中的般若思想

    不贪受福德或不著福德相布施,才会产生无量无边的功德,成就如来觉悟。本经中还提到六度中的另外几个如金刚般若波罗蜜、第一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等。这些都是相应于“险难”而产生的&...   一.从般若看方便:相皆虚妄   《金刚经》全称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。金刚为金中精坚,刚生金中,百炼不销,相当锋利;般若是佛教特有的智慧,能观诸法实相,体性虚融,照用自在;波罗蜜为古代印度俗语...

    伍先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41958779.html
  • 《净土宗教程》导言

    菩萨六度万行。以六波罗蜜为例:一心念佛,万缘自舍,即布施波罗蜜;一心念佛,诸恶自止,即持戒波罗蜜;一心念佛,心自柔软,即忍辱波罗蜜;一心念佛,永不退堕,即精进波罗蜜;一心念佛,余想不生,即禅定波罗蜜;一心念佛,正念分明,即般若波罗蜜。证知念佛法门,不出一心,万行具足。其四,不经多劫,得疾解脱方便。大乘通途佛法,经历多劫,(常云三大阿僧祗劫),勤苦修行,自力断惑证真,如蚁子上于高山;念佛特别法门,但持...

    魏 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1660654.html
  •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的人生智慧

    度如盲,般若为导(又有说般若为目)。” 这是说前五度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精进,禅定,如同瞎子一样,而般若则如同眼睛,能把人带到彼岸。因此五度只有有了般若作指导,才能成为波罗蜜,才能到达彼岸。经中说,...布施是不完善的。但布施波罗蜜中则有其它五度。如以财法无畏施众生,利乐有情,则是大乘菩萨的摄善法戒及饶益有情戒,是为戒波罗蜜所摄。在布施时,若遇到污辱伤害,菩萨能安忍不生嗔恨,则是忍辱波罗蜜所摄。布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661925.html
  • 五门禅经要用法

    忍从何生。是则为我善知识。令我得忍辱波罗蜜。于怨贼之中得慈心已。于十方众生慈心爱念普遍一切。蜎[虫*非]蠕动皆无安者。而起悲心也。若见众生得今世乐得生天乐贤圣道乐而起喜心。不见众生有苦乐事。不爱不喜以...。令得佛乐习之不息。便得离五欲除五盖。入初禅相者喜乐遍身。诸善法中生欢喜乐。见有种种微妙之色。是名入佛道初门。禅定福德因缘得上四无量心已。于一切众生忍辱不嗔。是名众生忍。得众生忍已易得法忍。得法忍者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1366589.html
  • 能断金刚般若经讲要

    此用心在,如是自能精进不息。新学渐行,随顺佛说而得顺忍,即此经所谓诸佛离想与闻经不惊不怖不畏也。   妙生如来说忍辱波罗蜜多至菩萨不住於事应行其施。   第九离不能忍苦障:前说离懈怠以勖精进,但...心,即其相也。三行所住处者,般若行以三相为依,进求次第,亦如戒学之有学处,而得种种住处焉。依无著释住处,广有十八,略而为六。今以六住处分摄地前入地地上三段。摄、波罗蜜净、欲、离障四住处属地前,净心住处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166679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九)

    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等六度为根源。”  (七)随顺利益一切众生  又问:“六波罗蜜,以何为本?”答:“以方便慧为本。”  天子又问:“一切菩萨勤修六度,以什么为根源?”文殊师利菩萨回答:“一切菩萨... (二)持戒对治破戒  治破戒心:身、口、意业清净故。  持戒波罗蜜:持守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戒,能对治恶业,除灭一切烦恼且常自省,使身、口、意三业皆能清净。  (三)忍辱对治嗔恚  治嗔恚心: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668462.html